經濟不景氣,中小企業如何保持資金流?

金嶺免費評估財務需求

不景氣來的時候,營收不是立刻消失,而是變慢:單子延後、客戶付款拉長、庫存變重、稅費照樣來。這篇文章不談空泛口號,直接給你「先救急、再調速、再擴融」的三段式做法,讓現金流不再像破掉的水桶。

一、先救急:把應收變現、把稅費「轉彎」

1) 應收帳款前置現金化
把還沒收回的發票交給銀行做「應收帳款承購/保理」,好處是快速換到現金、並把買方信用風險移轉(無追索、無商業糾紛情境下),同時還能外包對帳與催收流程。臺灣銀行就有標準化產品,重點寫得很清楚。

2) 暫繳稅款別「硬吞」
台灣公司每年9月要辦營所稅暫繳。除了一般「上一年度應納稅額一半」的算法外,還可選試算暫繳(以前半年實際損益計算;多數情境需檢附會計師簽證),也有免辦暫繳的特定條件——這些都能有效減輕9月的資金壓力。

3) 真的繳不出?先談「分期」
在法定期限內,符合稅捐稽徵法第26條之一要件(例如連續4個月營收較前一年同期減少30%以上等財務困難),可申請加計利息分期繳納,上限通常到36期;重大情勢專案(如對等關稅衝擊)亦有延期或分期辦法。記得要「先提出申請」,別等逾期。
二、再調速:把週轉天數「拆小一點」

4) 把 DSO/DIO/DPO 調回合理區間
  • 收款(DSO):把客戶分級(A/B/C),A可給30天,B改成「2/10, n30」早鳥折扣,C要求預付或分批出貨分批收。
  • 庫存(DIO):把滯銷品拉出做「現金換庫存」專案;慢料改成VMI或寄售,讓供應商共擔庫存壓力。
  • 付款(DPO):和關鍵供應商談「對等條款」(你給他穩定量,他給你延長帳期或月結+月中),搭配前述保理,把收款提前、付款延後,中間夾出安全現金窗
    以上是通用管理手法,不牽涉法規,但在不景氣時特別有效。
5) 改變開立與收款的節奏
把「月結一次」改成「雙週結一次」,或在合約加註里程碑收款(下單/驗收/上線三段);SaaS或維護合約則爭取年繳折扣,一次把現金拉進來。

三、再擴融:把信用墊高、把資產活化

6) 用「信保基金保證」提高授信成功率
沒有房子土地也沒關係,透過「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(SMEG)」做信用保證,提高銀行承作意願,有直接保證與間接保證兩種路徑;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也有強化方案頁面可查。這是補強擔保品不足時最實用的工具。

7) 動產也能抵押,別只想到不動產
設備、車輛、存貨、應收等動產,可在全國動產擔保交易公示系統完成設定與公示,提高金融機構承作的可視性,對中小企業是很好的槓桿補強。

8) 不賣資產、用資產——「土地融資」與「售後回租」
如果公司(或負責人家族)有土地/廠辦,不一定要賣。可用不動產擔保授信或售後回租,把沉在資產負債表的價值抽出來、改造成現金流;重點是:撥款節奏要和你的應收週期對齊,避免只換來短債長投的壓力。

這裡是我們(金嶺)的專長:先做不動產/土地融資可行性快篩,模擬成數、年限與利率區間,並把你的收款節奏塞進還款結構裡;同時一併檢視是否可搭配信保或應收承購,變成「現金池」。

								
Picture of Daisy Lee

Daisy Lee

金嶺小編 理財顧問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資訊與財金管理系 畢業

隨時聯絡我們,讓金嶺幫您忙

立即填寫線上表單或加 LINE@ 諮詢,我們24小時待命,幫您免費評估適合方案。

致電專員快速取得額度